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(一)第二编第二章复习

发布日期:2018-05-23 12:05:49 编辑整理:辽宁省自考网 【字体:

  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

  第一节 司马迁及其《史记》写作

  综合运用:

  ①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.

  一、司马迁,字子长.司马氏曾长期担任史官.至西汉,他的父亲司马谈重为太史.司马谈学术思想的博通兼容而倾向道家,其撰著史书的夙愿,对司马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.

  二、史官世家的出身,对司马迁的一生影响甚巨.一方面,家族浓厚的文化气氛,使他从小就得到了优良的文化熏染.另一方面,"司马氏世典周史"的家族荣誉,令司马迁甚感自豪.司马迁曾有目的地漫游各地,足迹几乎遍及全国.这为《史记》的写作做了资料上的准备.

  三、司马迁的家庭荣誉感所激发出的著史的强烈愿望,因为"圣人"情结,而升华为责任感和使命感,成为他生存的命脉所在.

  四、司马迁继其父为太史令.初任时,司马迁便阅读、整理国家图书馆的史料,开始了写作《史记》的前期工作.

  五、李陵兵败投降匈奴,司马迁为其辩护,武帝大怒,囚禁司马迁并施以腐刑.这件事给司马迁的打击巨大.他愤怨已极,痛苦不堪,也激发了他"发愤著书"的决心.

  六、综上所述,从司马迁的出身、经历、思想心态来看,他写作《史记》有内外不同的动因.基于家庭荣誉感所激发出来的强烈的著史愿望.和他胸怀大志的"圣人"理想,是他著述《史记》的内因,是最根本的动力:"李陵之祸"所激发的"发愤"情绪,是他著述《史记》的外因,这个遭遇使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.

  ②《史记》的成书和体例.

  关于《史记》的史料来源:

  1.古史和档案.2.口碑史料.3.司马迁遍览经史,亲自调查,网罗一切可以获取的史料,考核编排.

  《史记》的体例:

  司马迁创造了纪传体的通史,开创了以本纪、表、书、世家、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.五种体例相互配合,构成有机的整体.

  本纪,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,是全书的纲领;十表,依年月摘记大事;八书,载录文化、经济、制度;世家,记载王侯各国状况;列传,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.

  本纪、世家、列传是《史记》的核心部分,他们以本纪为中心,世家、列传依次分布在外围,而十表、八书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.

  司马迁开创的著史体例,一直影响着我国二千年的历史著述.历代史著,体例或有些微变化,但总未超出司马迁的五种体例.

  第二节 《史记》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

  综合运用:《史记》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

  《史记》众多成功人物的塑造,得力于司马迁极富表现力的描写手法.主要有下述几点:

  一、精巧的剪裁和安排.

  《史记》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,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,以突出其主要特点,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.这个方法被称为"互见法".如《高祖本纪》主要写刘邦的知人善任,雄才大略,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、稳固政权的政绩等等,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风采.而他性格中狡诈、残忍、无赖的一面,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.

  《史记》"互见法"的使用,既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,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,使之有血有肉,形象完整.

  司马迁也善于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,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.如《李将军列传》.

  二、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.

  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,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,有不同篇章人物的对比,也有一篇之内人物之间的对比;有并列对比,也有正反对比.如《项羽本纪》和《高祖本纪》中,年轻气盛、好勇斗狠的项羽,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.

  还描写一些次要人物,形成对主要人物的比衬.如《项羽本纪》中老谋深算而坚忍的范增之与简单直率又卤莽的项羽.

  三、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.

  描写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,把人物置入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去塑造.如《项羽本纪》的"鸿门宴"中项羽的优柔寡断,范增的阴鸷远见,刘邦的智诈狡猾,张良的善于谋划,樊哙的勇猛机智,以及项伯的温和憨愚,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.

  四、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.

  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,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.如《李将军列传》中李广杀霸陵尉的细节.(《项羽本纪》写霸王悲歌别姬.)

  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.它或是通过人物独白,或是以他人的语言,或是由作者直接点拨,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.(如《李斯列传》、《吕太后本纪》.)

  五、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.

  人物语言描写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.如"彼可取而代也",率直大胆,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:"大丈夫当如此也",委婉曲折,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诈.

  《史记》的人物对话,也有不少能够传达人物性格者.

  总之,《史记》不只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巨著,更以其人物传记的卓越文学成就,成为文学史上史传散文的典范,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叙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.它的价值,恰如鲁迅所说,是"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《离骚》."

  第三节 班固《汉书》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

  1.班固及其《汉书》

  理解:

  ① 班固生平.

  班固,字孟坚.早慧,博贯典籍.父死后潜心撰写史著,后受皇命继续修史.用二十多年时间,写成《汉书》的大部分.随军征匈奴,军败,下狱死.有辑本《班兰台集》十七卷.

  ②《汉书》简况.

  《汉书》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,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,止于王莽地皇四年,翔实记录了西汉一代229年的历史.其体例基本继承《史记》,只是改"书"为"志",取消"世家",并入"传".全书一百篇,分为本纪十二、表八、志十、传七十.

  简单运用:

  ①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.

  《史记》和《汉书》同为汉代著名的史书,在史学上、文学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但二者在史学思想及写作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.

  就史学思想而论,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为"私作",其思想受司马谈影响颇大.思想未能统一到儒家经典上来.班固撰《汉书》是奉诏修史,直接受到皇家意志的限制.这种家学和政治的影响,造成了《汉书》与《史记》的较在不同.在思想上,《汉书》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,坚守儒家思想正统.对一些人物的评价,与《史记》有较大的差别.如《史记》写入"世家"的项羽、陈涉,《汉书》一概写入"传";《汉书》从《酷吏传》中抽掉了张汤、杜周,单独作传;尤其对游侠、货殖,《汉书》很大程度上持贬抑的态度.

  在写作上,《汉书》不像《史记》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,而是更加平实客观,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.这些地方,都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《汉书》的"官史"特色.

  ②《汉书》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.

  (《汉书》在刻画人物方面虽不及《史记》那样丰富多彩,但也有不少人物传记写得绘声绘形,真切细腻.刻画细腻是《汉书》写人的突出特点.)不少人物传记,能够摹声绘形,传达人物的神貌和性格.《汉书》中《李广苏建传》中对李陵、苏武的刻画就十分精细.

  2.《吴越春秋》及其他

  识记:

  ①赵晔《吴越春秋》.

  ②袁康《越绝书》.

  理解:《吴越春秋》与《越绝书》异同.

  都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,内容有很多相同.他们在写作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:记录基本史实而外,还虚构了一些荒诞离奇的故事,也采用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,与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.

  不同之处,如《吴》前后连贯成篇,《越》各篇相对独立;《吴》集中记述吴越争霸故事,《越》还有地理、占气等专篇.从文学视角来看,《吴》似较《越》更具文学性.

  简单运用:《吴越春秋》内容及写作特点.

  《吴越春秋》的前五卷,记叙吴国历史.主要内容是记叙伍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仇的史实.后五卷,记叙越国历史.主要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、发奋图强以灭吴雪耻的故事.

  写作特点:

  (1)在记录历史中加入虚构和传说,编写曲折生动、扣人心弦的故事;

  (2)刻画人物手法的细腻传神;

  (3)忠正耿介的伍子胥、深谋远虑的范蠡、忍辱图强的勾践等成功的人物形象,都在不同方面对后世创作历史演义、人物传奇类叙事文学作品,产生了深远影响.

本文标签:辽宁自考 历史类 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(一)第二编第二章复习

转载请注明:文章转载自(http://www.lnzk.ln.cn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lnzk.ln.cn/lsl/7268.html


《辽宁自考网》免责声明:

1、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,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。

2、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。联系邮箱:812379481@qq.com。

辽宁自考便捷服务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串讲笔记 > 历史类

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(一)第二编第二章复习

日期:2018-05-23 12:27:49  整理:辽宁自考网  浏览(

  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

  第一节 司马迁及其《史记》写作

  综合运用:

  ①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.

  一、司马迁,字子长.司马氏曾长期担任史官.至西汉,他的父亲司马谈重为太史.司马谈学术思想的博通兼容而倾向道家,其撰著史书的夙愿,对司马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.

  二、史官世家的出身,对司马迁的一生影响甚巨.一方面,家族浓厚的文化气氛,使他从小就得到了优良的文化熏染.另一方面,"司马氏世典周史"的家族荣誉,令司马迁甚感自豪.司马迁曾有目的地漫游各地,足迹几乎遍及全国.这为《史记》的写作做了资料上的准备.

  三、司马迁的家庭荣誉感所激发出的著史的强烈愿望,因为"圣人"情结,而升华为责任感和使命感,成为他生存的命脉所在.

  四、司马迁继其父为太史令.初任时,司马迁便阅读、整理国家图书馆的史料,开始了写作《史记》的前期工作.

  五、李陵兵败投降匈奴,司马迁为其辩护,武帝大怒,囚禁司马迁并施以腐刑.这件事给司马迁的打击巨大.他愤怨已极,痛苦不堪,也激发了他"发愤著书"的决心.

  六、综上所述,从司马迁的出身、经历、思想心态来看,他写作《史记》有内外不同的动因.基于家庭荣誉感所激发出来的强烈的著史愿望.和他胸怀大志的"圣人"理想,是他著述《史记》的内因,是最根本的动力:"李陵之祸"所激发的"发愤"情绪,是他著述《史记》的外因,这个遭遇使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.

  ②《史记》的成书和体例.

  关于《史记》的史料来源:

  1.古史和档案.2.口碑史料.3.司马迁遍览经史,亲自调查,网罗一切可以获取的史料,考核编排.

  《史记》的体例:

  司马迁创造了纪传体的通史,开创了以本纪、表、书、世家、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.五种体例相互配合,构成有机的整体.

  本纪,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,是全书的纲领;十表,依年月摘记大事;八书,载录文化、经济、制度;世家,记载王侯各国状况;列传,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.

  本纪、世家、列传是《史记》的核心部分,他们以本纪为中心,世家、列传依次分布在外围,而十表、八书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.

  司马迁开创的著史体例,一直影响着我国二千年的历史著述.历代史著,体例或有些微变化,但总未超出司马迁的五种体例.

  第二节 《史记》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

  综合运用:《史记》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

  《史记》众多成功人物的塑造,得力于司马迁极富表现力的描写手法.主要有下述几点:

  一、精巧的剪裁和安排.

  《史记》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,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,以突出其主要特点,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.这个方法被称为"互见法".如《高祖本纪》主要写刘邦的知人善任,雄才大略,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、稳固政权的政绩等等,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风采.而他性格中狡诈、残忍、无赖的一面,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.

  《史记》"互见法"的使用,既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,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,使之有血有肉,形象完整.

  司马迁也善于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,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.如《李将军列传》.

  二、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.

  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,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,有不同篇章人物的对比,也有一篇之内人物之间的对比;有并列对比,也有正反对比.如《项羽本纪》和《高祖本纪》中,年轻气盛、好勇斗狠的项羽,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.

  还描写一些次要人物,形成对主要人物的比衬.如《项羽本纪》中老谋深算而坚忍的范增之与简单直率又卤莽的项羽.

  三、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.

  描写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,把人物置入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去塑造.如《项羽本纪》的"鸿门宴"中项羽的优柔寡断,范增的阴鸷远见,刘邦的智诈狡猾,张良的善于谋划,樊哙的勇猛机智,以及项伯的温和憨愚,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.

  四、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.

  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,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.如《李将军列传》中李广杀霸陵尉的细节.(《项羽本纪》写霸王悲歌别姬.)

  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.它或是通过人物独白,或是以他人的语言,或是由作者直接点拨,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.(如《李斯列传》、《吕太后本纪》.)

  五、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.

  人物语言描写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.如"彼可取而代也",率直大胆,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:"大丈夫当如此也",委婉曲折,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诈.

  《史记》的人物对话,也有不少能够传达人物性格者.

  总之,《史记》不只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巨著,更以其人物传记的卓越文学成就,成为文学史上史传散文的典范,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叙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.它的价值,恰如鲁迅所说,是"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《离骚》."

  第三节 班固《汉书》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

  1.班固及其《汉书》

  理解:

  ① 班固生平.

  班固,字孟坚.早慧,博贯典籍.父死后潜心撰写史著,后受皇命继续修史.用二十多年时间,写成《汉书》的大部分.随军征匈奴,军败,下狱死.有辑本《班兰台集》十七卷.

  ②《汉书》简况.

  《汉书》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,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,止于王莽地皇四年,翔实记录了西汉一代229年的历史.其体例基本继承《史记》,只是改"书"为"志",取消"世家",并入"传".全书一百篇,分为本纪十二、表八、志十、传七十.

  简单运用:

  ①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.

  《史记》和《汉书》同为汉代著名的史书,在史学上、文学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但二者在史学思想及写作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.

  就史学思想而论,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为"私作",其思想受司马谈影响颇大.思想未能统一到儒家经典上来.班固撰《汉书》是奉诏修史,直接受到皇家意志的限制.这种家学和政治的影响,造成了《汉书》与《史记》的较在不同.在思想上,《汉书》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,坚守儒家思想正统.对一些人物的评价,与《史记》有较大的差别.如《史记》写入"世家"的项羽、陈涉,《汉书》一概写入"传";《汉书》从《酷吏传》中抽掉了张汤、杜周,单独作传;尤其对游侠、货殖,《汉书》很大程度上持贬抑的态度.

  在写作上,《汉书》不像《史记》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,而是更加平实客观,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.这些地方,都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《汉书》的"官史"特色.

  ②《汉书》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.

  (《汉书》在刻画人物方面虽不及《史记》那样丰富多彩,但也有不少人物传记写得绘声绘形,真切细腻.刻画细腻是《汉书》写人的突出特点.)不少人物传记,能够摹声绘形,传达人物的神貌和性格.《汉书》中《李广苏建传》中对李陵、苏武的刻画就十分精细.

  2.《吴越春秋》及其他

  识记:

  ①赵晔《吴越春秋》.

  ②袁康《越绝书》.

  理解:《吴越春秋》与《越绝书》异同.

  都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,内容有很多相同.他们在写作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:记录基本史实而外,还虚构了一些荒诞离奇的故事,也采用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,与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.

  不同之处,如《吴》前后连贯成篇,《越》各篇相对独立;《吴》集中记述吴越争霸故事,《越》还有地理、占气等专篇.从文学视角来看,《吴》似较《越》更具文学性.

  简单运用:《吴越春秋》内容及写作特点.

  《吴越春秋》的前五卷,记叙吴国历史.主要内容是记叙伍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仇的史实.后五卷,记叙越国历史.主要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、发奋图强以灭吴雪耻的故事.

  写作特点:

  (1)在记录历史中加入虚构和传说,编写曲折生动、扣人心弦的故事;

  (2)刻画人物手法的细腻传神;

  (3)忠正耿介的伍子胥、深谋远虑的范蠡、忍辱图强的勾践等成功的人物形象,都在不同方面对后世创作历史演义、人物传奇类叙事文学作品,产生了深远影响.

本文标签:辽宁自考 历史类 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(一)第二编第二章复习

转载请注明:文章转载自(http://www.lnzk.ln.cn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lnzk.ln.cn/lsl/7268.html


《辽宁自考网》免责声明

1、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,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。

2、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。联系邮箱:812379481@qq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