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10月全国高教自考“农业生态基础”试题
课程代码:02665
一、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20小题,每小题1分,共20分)
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或未选均无分。
1.我国年均太阳辐射量最低的地区是( )
A.青藏高原东部 B.青藏高原南部
C.华北地区 D.川黔地区
2.现代农业中产投效益降低的原因是( )
A.成本降低 B.成本增加
C.边际收益增高 D.产量与成本降低
3.水体经酸雨酸化后,导致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( )
A.有机物加速分解,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
B.酸化了的水直接毒害鱼类
C.使浮游生物减少、缺乏食源
D.使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金属溶解进入水中,造成中毒
4.被群众称为“冷土”的是( )
A.粘土 B.壤土
C.砂土 D.石砾
5.叶片内部,直接和叶肉细胞接触形成的环境称( )
A.区域环境 B.生态环境
C.小环境 D.内环境
6.生态因子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称( )
A.生态作用 B.生物作用
C.生理作用 D.生存作用
7.一般来说,一个种群的低出生率可因其低死亡率而使种群数量( )
A.不断衰减 B.持续稳定
C.持续扩大 D.超过环境容量
8.仙人掌为适应干热环境,叶退化为刺状的适应为( )
A.形态适应 B.生理适应
C.生化适应 D.行为适应
9.在群落中常出现,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植物种是( )
A.建群种 B.优势种
C.亚优势种 D.附属种
10.当资源(食物和空间)受到限制时,种群增长一般遵循( )
A.指数增长模型 B.线性增长模型
C.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D.金字塔模型
11.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某种物种的个体总和是( )
A.种类 B.种群
C.群落 D.生物有机体
12.蚱蜢用后腿磨擦发声产生的信息流是一种( )
A.物理信息 B.化学信息
C.营养信息 D.行为信息
13.生物小循环的特点是( )
A.范围大,时间长,闭合式循环 B.范围小,时间长,开放式循环
C.范围大,时间短,闭合式循环 D.范围小,时间短,开放式循环
14.在农业生态系统中,随着人工辅助能投入量的增加,投入量和所占比重都明显提高的是( )
A.人力 B.畜力
C.生物辅助能 D.工业辅助能
15.利用猪、鸡粪便养蚯蚓和蝇蛆,再以蚯蚓和蝇蛆养猪、鸡,这种现象属于食物链加环的( )
A.复合环 B.生产环
C.增益环 D.减耗环
16.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,凡直接以消耗活有机体或其组织为特点的,生物成员是由小到大,从弱到强排列的,则属于( )
A.捕食食物链 B.寄生食物链
C.混合食物链 D.碎屑食物链
17.“科学—技术—生产—管理”中最活跃、最能动的核心部分是( )
A.人工控制 B.技术控制
C.机械控制 D.气候控制
18.我们在进行作物播种时,播种量一般都超过基本苗数的需要。但我们并不担心植株过密,因为我们利用了生态系统的( )
A.程序调控 B.随动调控
C.冗余调控 D.反馈调控
19.系统的结构反映了系统组分之间的关系,在这些关系中尤其重要的是( )
A.食物关系 B.营养关系
C.量比关系 D.高低关系
20.在《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》一文中,提出后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只等于或小于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的1/10的科学家是( )
A.林奈 B.坦斯列
C.林德蔓 D.奥德姆
二、多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2分,共10分)
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、少选或未选均无分。
21.对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说法正确的是( )
A.生境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具有不可代替性
B.主导因子与辅助因子是相对的
C.主导因子的改变会使环境的全部生态关系发生变化
D.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都是直接的
E.在生态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
22.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主要特点是( )
A.一个复合的开放性系统
B.由生态系统、经济系统和技术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
C.人类、农业生物和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结构
D.既反映自然界的生态系统,也反映一定生产力水平的经济系统
E.一个多层次的营养结构系统
23.选择农业技术的原则是( )
A.与生物的生理生态特性相适应 B.与自然条件相适应
C.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D.与经济条件相适应
E.为农民所接受
24.沉积型循环的主要贮存库为( )
A.大气圈 B.水圈
C.岩石圈 D.土壤圈
E.生物圈
25.小群落形成的原因主要有( )
A.生态因子的不均衡性 B.群落内部环境不一致
C.群落的成层性 D.群落中有多个优势种
E.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
三、名词解释题(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3分,共15分)
26.生态金字塔
27.光合生产率
28.大气污染
29.生活型
30.农业生态系统
四、简答题(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5分,共25分)
31.试述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。
32.简要说明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的三种类型。
33.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次级生产力?
34.简述群落的多样性的含义。
35.水生植物在形态的解剖学结构上有何特征?
五、论述题(本大题共2小题,每小题10分,共20分)
36.举例论述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。
37.简要分析积温在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。
六、实例分析题(本大题共1小题, 10分)
38.用物质循环原理分析化肥和农药对人类的危害。
一、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20小题,每小题1分,共20分)
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或未选均无分。
1.我国年均太阳辐射量最低的地区是( )
A.青藏高原东部 B.青藏高原南部
C.华北地区 D.川黔地区
2.现代农业中产投效益降低的原因是( )
A.成本降低 B.成本增加
C.边际收益增高 D.产量与成本降低
3.水体经酸雨酸化后,导致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( )
A.有机物加速分解,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
B.酸化了的水直接毒害鱼类
C.使浮游生物减少、缺乏食源
D.使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金属溶解进入水中,造成中毒
4.被群众称为“冷土”的是( )
A.粘土 B.壤土
C.砂土 D.石砾
5.叶片内部,直接和叶肉细胞接触形成的环境称( )
A.区域环境 B.生态环境
C.小环境 D.内环境
6.生态因子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称( )
A.生态作用 B.生物作用
C.生理作用 D.生存作用
7.一般来说,一个种群的低出生率可因其低死亡率而使种群数量( )
A.不断衰减 B.持续稳定
C.持续扩大 D.超过环境容量
8.仙人掌为适应干热环境,叶退化为刺状的适应为( )
A.形态适应 B.生理适应
C.生化适应 D.行为适应
9.在群落中常出现,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植物种是( )
A.建群种 B.优势种
C.亚优势种 D.附属种
10.当资源(食物和空间)受到限制时,种群增长一般遵循( )
A.指数增长模型 B.线性增长模型
C.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D.金字塔模型
11.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某种物种的个体总和是( )
A.种类 B.种群
C.群落 D.生物有机体
12.蚱蜢用后腿磨擦发声产生的信息流是一种( )
A.物理信息 B.化学信息
C.营养信息 D.行为信息
13.生物小循环的特点是( )
A.范围大,时间长,闭合式循环 B.范围小,时间长,开放式循环
C.范围大,时间短,闭合式循环 D.范围小,时间短,开放式循环
14.在农业生态系统中,随着人工辅助能投入量的增加,投入量和所占比重都明显提高的是( )
A.人力 B.畜力
C.生物辅助能 D.工业辅助能
15.利用猪、鸡粪便养蚯蚓和蝇蛆,再以蚯蚓和蝇蛆养猪、鸡,这种现象属于食物链加环的( )
A.复合环 B.生产环
C.增益环 D.减耗环
16.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,凡直接以消耗活有机体或其组织为特点的,生物成员是由小到大,从弱到强排列的,则属于( )
A.捕食食物链 B.寄生食物链
C.混合食物链 D.碎屑食物链
17.“科学—技术—生产—管理”中最活跃、最能动的核心部分是( )
A.人工控制 B.技术控制
C.机械控制 D.气候控制
18.我们在进行作物播种时,播种量一般都超过基本苗数的需要。但我们并不担心植株过密,因为我们利用了生态系统的( )
A.程序调控 B.随动调控
C.冗余调控 D.反馈调控
19.系统的结构反映了系统组分之间的关系,在这些关系中尤其重要的是( )
A.食物关系 B.营养关系
C.量比关系 D.高低关系
20.在《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》一文中,提出后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只等于或小于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的1/10的科学家是( )
A.林奈 B.坦斯列
C.林德蔓 D.奥德姆
二、多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2分,共10分)
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、少选或未选均无分。
21.对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说法正确的是( )
A.生境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具有不可代替性
B.主导因子与辅助因子是相对的
C.主导因子的改变会使环境的全部生态关系发生变化
D.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都是直接的
E.在生态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
22.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主要特点是( )
A.一个复合的开放性系统
B.由生态系统、经济系统和技术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
C.人类、农业生物和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结构
D.既反映自然界的生态系统,也反映一定生产力水平的经济系统
E.一个多层次的营养结构系统
23.选择农业技术的原则是( )
A.与生物的生理生态特性相适应 B.与自然条件相适应
C.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D.与经济条件相适应
E.为农民所接受
24.沉积型循环的主要贮存库为( )
A.大气圈 B.水圈
C.岩石圈 D.土壤圈
E.生物圈
25.小群落形成的原因主要有( )
A.生态因子的不均衡性 B.群落内部环境不一致
C.群落的成层性 D.群落中有多个优势种
E.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
三、名词解释题(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3分,共15分)
26.生态金字塔
27.光合生产率
28.大气污染
29.生活型
30.农业生态系统
四、简答题(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5分,共25分)
31.试述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。
32.简要说明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的三种类型。
33.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次级生产力?
34.简述群落的多样性的含义。
35.水生植物在形态的解剖学结构上有何特征?
五、论述题(本大题共2小题,每小题10分,共20分)
36.举例论述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。
37.简要分析积温在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。
六、实例分析题(本大题共1小题, 10分)
38.用物质循环原理分析化肥和农药对人类的危害。
本文标签:辽宁自考 农业生态基础 2005年10月全国高教自考“农业生态基础”试题
转载请注明:文章转载自(http://www.lnzk.ln.cn)
-
上一篇:暂无
《辽宁自考网》免责声明:
1、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,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。
2、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。联系邮箱:812379481@qq.com。
辽宁自考便捷服务
- 热点文章
- 常见问题